adtop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廖小建用空间数据平台:改变您管理工业园区、写字楼或商业体的管理方式

作者:赵仓唐    来源:新新科技   发布时间:2023-03-27 11:20   阅读量:18487   会员投稿

购物数据,导航数据,物流数据……从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数字中国”,到最新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国家数据局”,数据的重要性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数据能够服务产业发展,能够产生效益也已深入人心。利用数据服务经济发展的“数字经济”理念早已在各行各业中生根发芽。

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它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叠加在生产、经营、服务等各环节,为我们的产业插上效率的数字化“翅膀”,促进产业向高端、智能和绿色的方向去发展,进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数字交通、数字商业、智慧园区、智能制造……都是“数字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生动写照。

由于工作需要,最近对商业地产的数字化转型情况做了一次较为深入的了解。商业地产数字化转型已是行业内的一种共识,但和其他已经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了全价值链的改造并取得有效成果的传统行业(金融、制造、零售等)相比,由于行业属性等原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三种路径可供选择:

第一种:通过第三方的数据平台来实现自身的数字化转型

第二种:商业地产运营方在探索自身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形成方案并对外输出

第三种:商业地产头部企业进行的数字化再升级

针对商业地产数字化转型三种路径我搜集了一些相关公司、厂商,下面给大家做个分享。

通过第三方数据平台进行数字化转型

这类数据平台产品专门服务商业地产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对商业地产的数字化需求把握精准,它们在处理商业地产经营、服务中产生的异构、海量数据方面经验丰富,基本做到了场景的全面覆盖,例如下面两家公司。

三盟软件

该平台提供的集成化服务,能够集成各个业务系统的关键业务数据进行集中化展示,同时打通信息孤岛,实现各个系统间相关数据的共享。

匠人科技

该平台基于合同、租控、账单的资管逻辑形成了全场景数字化解决方案。它们还在数据融合,发掘数据价值方面进行了积极并且深入的探索。

总体而言,第三方数据平台深谙商业地产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诸多“数据困境”,如:数据碎片化、需求碎片化;各场景独自进行信息化建设造成的数据孤岛、数据不闭环;早期的信息化建设流于表面,只是数据更换了一种承载样式,由纸质表格变成了电子表格;数据无法高效融合,人工解读考验员工素质、经验。

第三方数据平台针对以上“数据困境”推出了全场景的集成化服务,打通数据孤岛,通过多场景的数据融合给客户带来降本增效的价值。

商业地产公司自研的整体解决方案

这类商业地产数字转型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商业地产信息化建设的完整经验,深入了解商业地产的全链路业务体系,所以对于中小型商业地产的数字化转型有很好的帮带作用。

红星商管云

红星商管云是红星云旗下依托红星美凯龙商场运营和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推出的商业地产行业资产运营管理领域的云端解决方案。具有品牌落位、招商全流程管理及强大的营运、物管、会员功能,帮助商业地产快速招租,高效运营,提升坪效。红星商管云商业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业务全景化、流程化管控,助力商业地产数字化转型,推动商业地产快速发展。

SpaceUp

SpaceUp是万科集团依托自身产业园区、写字楼、社区商业、购物中心等不动产经营性业务的数字化产品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独立研发的楼宇资产管理系统平台。助力于产业园区、写字楼、商业体的全面数字化升级,包含资产管理系统、智慧企业服务系统、楼宇资产分析系统、经纪人渠道询盘系统和智慧楼宇IoT系统等。

商业地产头部企业进行的数字化再升级

这些头部企业是最早进行商业地产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如:万达地产、中海地产、新城控股等。它们在前期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已经建立起了数据平台,打通了ERP、CRM、OA等系统。

蜂鸟视图FengMap

作为数字化转型最积极的探索者,他们没有停止优化创新的步伐,在近期的数字化再升级项目中他们不约而同地在原有数据系统基础上引入了蜂鸟视图的地图平台,实现了其空间资产的数字化和协同管理,并将业务数据与空间数据进行了融合绑定,最终了是空间资产数据的数字化,业务数据、流程与空间资产数据的高效协同化,大大提升其管理效率。

该空间数据平台的创新之处在于支持自动识别、快速转换和轻量化多源异构数据生成三维电子地图,包括CAD、JPG、纸质图片(多源)以及激光点云、航拍、倾斜摄影(异构),简便灵活的三维场景创建、配置和编辑、修改能力;丰富的二次开发接口(SDK&OpenAPI)和便捷的多维数据融合能力;室内外结合的精准定位和位置服务能力。

空间数据平台业务架构

以我个人的观察,这些商业地产公司在其信息系统中纳入空间数据中台后主要有以下一些提升:

商业地产运营的是一个空间资产,但之前的数字化转型中空间数据一直是缺失的,地图的引入补齐了原系统中空间数据缺失。

地图的容器效应。原来数据是以表单、表格为容器,个别能以剖面图为容器。这些传统的数据组织方式对数据的采集填报人员、分析解读人员的要求都很高,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引入地图后地图自然而然成为数据的容器。通过地图中台让碎片化的数据更加具象,最重要的是提升数据操作精确性、直接性,真正实现数据的可管、可视,从而加强对商业空间资产的价值挖掘。地图的引入让数据归一,所有数据归于地图,进而实现所有部门信息统一,增加管理效率。

地图的载体效应。通过地图关联人、事、场,最终建立通过一个地图承载所有业务的模式。客户以地图为业务的发起入口,通过线上一张图管理所有系统。

当发起一个业务需求时,地图通过接口逻辑自动去读取相关数据并与空间数据绑定实现数据的可视化。这种可视化将让数据依附到时空位置中,让数据变活,给数据使用者而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基于地图的数据可视基础,可以简化再造业务流程。通过空间可视可实现串行流程减少,操作全程线上留痕,系统输出标准化电子图纸成果。

总体来说,空间数据平台进一步优化了数据组织和呈现方式。对于大型的头部企业来说,它们规模大、管理的复杂度也大,企业经营管理协同的资源也会越多,信息化基底的复杂度就会更大。而空间数据平台很好地顺应了它们需求。

写在最后,随着商业地产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数据的价值将日益凸显。高效的数据组织和呈现方式,将带来好的数据使用体验。好的数据使用体验又将进一步辅助管理者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期盼着商业地产数字化转型的参与者能够创新出更多发掘数据价值的工具,推动商业地产的高质量发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adl03